91选校培训网 > 深圳培训机构 > 深圳明德书院
课程导航

深圳明德书院带您一起了解汉服文化所缔造的盛世美学(二)

来源:深圳明德书院 日期:2020-01-06 15:46 浏览:148
导读: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汉服文化所缔造的盛世美学(一)

汉服不仅历史悠久,着装制式也是很有讲究,今天,汉服文化的第二篇我们来了解一下汉服的基本样式和着衣文化。

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发展,汉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优雅的审美个性,而经过最近几年的汉服推广,逐渐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圈层文化。









汉服象法天地,主分三种制式

"汉服"一词的文物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东汉蔡邕的《独断》:"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

我们日常经常会说的“衣裳”一词就是来自汉服文化,“衣裳”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也是华夏最高贵的祭服、冕服、朝服的基本款式。

深圳国学馆开馆仪式上
身着“深衣”、“襦裙”的才子佳人们

衣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可古老的款式,象法天地——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皆阴、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矣。

汉服之所以总是与“礼节”相联系,就是因为其设计之初便与“八卦”“尊卑”有关。

从衣的款式设计来说,衣包括九个部分:领、襟、袂、袪、袖、衿、带、系、衽。

衣的甲骨文就是交领衣,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汉服中交领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既人道,既方与正;而袖子,其实都是圆袂,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




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

“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简称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简称袍服,这种深衣大多为百官及士人常服。
“襦裙”制——襦,即短衣,短上衣配长裙的“襦裙”为女性所喜爱的穿着。

今天我们来主要介绍有关“汉服深衣”、“汉服色彩”和“汉服纹章”的文化内涵。








“深衣”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

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礼记·深衣》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其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一件衣服不仅仅融合的天地之道,做人之道,也把自然万物、年更月份全部容纳于此,不得不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和创造力”。






布料的染色遵从古制,体现了阴阳五行信仰

从古典汉服的颜色来说,其布料的染色遵从古制,体现了阴阳五行信仰。

有“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羽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的记载。

青所以象东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黄所以象地。


此「六象六色」分别取其直线相对的方位为「次」,每两色成一对位,即青(东)与白(西)相对;赤(南)与黑(北)相对;玄(天)与黄(地)相对。而汉服的配色是如《礼记·玉藻》云:"衣正色,裳间色。"


除了六正色以外,还有对应的间色:纁、紫、红、绿、缥。
间色也是南北朝以后公服的色制:朱、紫、绯、绿、青,如唐代为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

“缥”色在蓝色系中的对比与位置

这些说法都有据可考——

《易》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天玄而地黄。
郑玄注《礼记·杂记》曰:"天之正色苍而玄,地之正色黄而纁,圣人法天地以制衣裳"。







汉服十二纹章:以纹为贵

汉服的纹章及其丰富,周礼“以纹为贵”代表了汉文化的信仰和习俗。汉服中的纹章与汉人意识、认识中的天形地象、阴阳八卦、无形无色、吉祥图案等各类文化符号紧密像通用。

黄帝的黻衣是最早的带有纹章的上衣,黻即指两色相背的纹章。

《诗经》云:“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虞皇的“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纹章中,日、月、星辰昭明,象发生万物、养成万物。山龙兴云雨、能适应沾物济众以配天。。。。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官服章纹,有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地黄交枝等名目 。明朝文武官公服有用以标明品级的补子,补子以动物为主,如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氵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



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汉服图案的表现方式
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

汉服的纹饰上喜欢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图纹。

如“六合同春”、“五谷丰登”、“锦上添花”等图案。同时,依据不同的场合,也会选择不同的纹饰。如新婚婚服和恋人互赠的辛无伤往往采用鸳鸯为主的图样,如“鸳鸯同心”、“鸳鸯戏水”等;寿诞则往往采用“松鹤长寿”、“鹤献蟠桃”、“龟鹤齐龄”等意味着长寿的图案 。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总的来说,汉服是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它不仅仅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更是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呈现托举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人们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汉服不是一种简单的服饰,它所承载的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象征着中国的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在如今“汉服热”的表面之下,其背后其实是有着一整套传统文化内涵的,如果对之没有深刻的理解,则与穿那些时尚洋装并没有什么区别。



总结:我们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满足于流于表面的理解。只有如此,我们才会理解礼仪之邦、衣冠上国到底具有何种内涵;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心底坚信起文化自信。
想来明德学习的同学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在线老师,还想了解更多资讯可以点击链接:https://www.zgxledu.com/edu/mingdeshuyuan-zx.html

(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