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疗法(sandspiel, sandplay therapy)又称沙盘游戏疗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张日昇,2006)。
箱庭疗法整合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和东方哲学文化之精髓,是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们发现和利用了箱庭疗法本身的游戏机制所具有的发展与治疗功能,使其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体系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并应用于儿童进而逐步扩大到成人、家庭、团体等各种人群。由于其非言语性的特点,箱庭疗法特别适合言语能力还未充分发展的儿童或言语能力有障碍的儿童、自闭症儿童,对于多动症、选择性缄默症、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学习困难、阅读障碍和言语障碍、攻击行为、情绪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另外,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沉默等一般心理问题也有明显的疗效。箱庭疗法也有助于自我概念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调试、对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以及健康心理维护、个人成长等都有着积极和促进作用。
sandplay therapy起源于欧洲,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于1965年将这一技法介绍到日本,并将其命名为“箱庭疗法”,张日昇教授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考虑到“箱庭疗法”与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的相似性,即“在箱子中制作庭院”,故沿用“箱庭”的汉语名称,并在国内开展着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应用以及推介工作。张日昇教授的贡献在于作为中国箱庭疗法人不仅奠定了箱庭疗法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的理论基础,而且开拓了箱庭疗法在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发展的广阔前景。
张日昇教授指出,箱庭疗法强调治疗者陪伴来访者制作箱庭、欣赏来访者的箱庭作品、倾听来访者的箱庭故事,由此就可以帮助来访者将自我的心理冲突或矛盾有意无意地进行释放和整理,情绪得到宣泄,问题得到处理,自我治愈力得到发挥,从而达到问题解决和整合自我的目的。箱庭疗法主张治疗者静默地陪伴和见证来访者箱庭制作的全过程,强调不分析、不解释,而是借助箱庭作品的心象和玩具的象征意义,以适切的视角、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理解来访者藉由箱庭作品所表达的心理内容。正因为其游戏的本质,箱庭疗法更成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带来更多快乐并促进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心理游戏而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张日昇教授在专著《箱庭疗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的《后记》里,以“心·无意识·箱庭”为主题,总括了箱庭疗法的精髓,点明了箱庭疗法可以成为心理咨询的一个良好平台,帮助来访者在简易而丰富的箱庭世界,将自我的心理冲突或矛盾通过箱庭制作有意无意地进行释放和整理,使无意识意识化,整合自我,从而获得心理问题的解决。张日昇教授认为,箱庭疗法不是单纯的心理咨询技术或心理治疗技法,也不仅仅是是深层心理学的临床应用,而是一门人生哲学。